我沒吸過白粉、但在北美的沙漠裡吸過一種狠普及的平價化工「毒」。吸了沒有幻覺、但一切似乎都変超順暢超直接。最近在「面子書」玩英文實驗和北京文實驗、正令我想起沙漠中吸藥那夜。用英文和北京文刊消息、朋友的互動實在加倍、生人也跑來玩、大家較常能蹦出深刻的交流。平時刊台文、亦有深刻的交流、但數量少狠多。幸好常有朋友按讃相挺、不然那感覺會有点像是在 GOOGLE+。
刊台文冷冰冰、刊北京文燒滾滾、這你我早已知知。我也明白、許多台文能手正是無心迎接那分「不遇」的冷清、或抵挡不了寫北京文的相対熱鬧、而無期限繼續以北京文或英文為主。再由于你我他是一環扣一環、一人牽百人、最後只好整組原封不動、像一個長夜多夢的睡美人等着一個好心且浪漫的政權來把我們吻醒。因為下一次會不同。嗎。
或像拉斯維加斯或鳳凰城烈日下的行屍走肉。先給他再吸两三口藥再說。吧。嗯。上了癮、情勢總是不樂觀。能怎樣呢。我來提出四個具体建議。
①双文夾用
全文就算以北京文為主、仍不妨掺三五句或一两段台文進去、尤其在文末、或在劇情的高潮。掺單辞嗎袂䆀(bē bái)嗚。
②顛覆華台語分工的邏輯
眾兄姊最常使用台文的領域、目前主要就是大自然、田園、童年回憶、父母示大、文化保存或台語本身。在這些領域裡用台文、非常好、要繼續。但談起環保、哲學、感情、東西洋或未來的想像時、可不可以不要自動切換到北京語模式呢。開頭會較吃力、但鉄定會越來越容易、且將有想不到的益處。
③沒學過倉頡、速成、行列或「嘸蝦咪」的話、不妨學學看
用北京語「注音」輸入法打台文是狠「夯枷」(giâ kê)的。〔但 ANDROID 的台語注音輸入法又不同喔。〕
④養成新習慣、把台語当成「漢字第一反應語言」
這是一種免費升級的概念、也不用多排時間。在台湾的日常生活環境裡、有無數的漢字路牌、招牌和名片是完全可以用客語、台語、北京語或甚至日語唸的。如今多數台人第一時間會用北京語唸之、除非招牌上寫着「一郎の碗粿」等。這幾天等紅燈時不妨練練看、把眼前的漢字全讀成台語。練慣了、台文閱讀速度會增進、台文的世界也會少下幾寸雪。這是一種無毒自嗨・睡美人自然醒的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