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家己」。中華台北之下的假台文

英語「SELF」、台語說「ka-kī」「ka-tī」「kai-kī」。〔爲省字省工、第六・第七調暫此不分。〕這三体大概是「変体」、即語史上「有緣」、而不是因巧合而相近。潮州語亦主要說「ka-kī」。南管戲則多沿用古早泉州音「ta̍h-tī」、與前述三体似有史緣似無史緣、至今未能証實。而客語說「自家」。上海語亦說「自家」。

「Ka-kī、ka-tī、kai-kī」傳統寫法不一。有「皆忌、皆治、皆己、家治、家自、家己、加己、加忌、加治、加自」等。基本上全是借音字而已。而「ta̍h-tī」多寫「獨自」。寫法之所以不一、原因有二。一是口語本身之「腔口差」。二是辞眼本身「有音無字」、欲以漢字書之、只得用漢字「拼音」。拼出來自然「三人两式」。但昔日民間慣以台音讀漢字的時代、相異的寫法並沒造成溝通障礙。

不可無視、漢字的拼音功能相当低劣。拼音本來就不是漢字該担負的責任。用漢字拼音、就像用跑車送貨。效率低、支出高。漢字根本就不適合拿來拼音。日語用漢字而不多用漢字拼音、才是正確的示範。但傳統士大夫或中華教育之下的乖學生總是看不開。

二十世紀下半、中華文人及「被華化」文人漸趨向共識、以「家己」两字書寫「ka-kī、ka-tī、kai-kī」、再由中華台北國家機器推廣統一書寫「家己」。問題似从此得解、但這只是眾多「中華假象」之一。「Ka-kī、ka-tī、kai-kī」與「家、己」两字始終未有史緣關係。「家己」只不過是眾多借音寫法当中、最符合北京語或上海語語感的一種而已。統一寫「家己」、不是以台文爲中心、而是以「中文」爲中心。

而台文真正需要的是一套量身訂做的假名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